□ 太原市育红幼儿园 薄鑫
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从幼儿园开始构建传统文化体系,更好的将传统文化进行发展与传承。是时代所需,是民心所向。幼儿通过自主学习方法的获得、解决问题和探索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获得了有益一生发展的知识与体验,使学习的原动力得到最大的激发,更为幼儿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创新、创造潜力的发挥构建了宽广的操作平台。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它以其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的个别化学习方式,使其成为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我们在区域设置、材料投放、教师指导三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个别化学习的区域设置
我们在区域设置的问题上,除了常规区域外,我们在不同年龄段设置了特色区,经过多次反复的讨论研究,得出三个方面的考量标准。
区域目标: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兴趣、当前经验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根据目标提供操作材料,通过材料调控幼儿的操作行为,以达到教育目的。
空间设置:一方面遵循动静分开,取放方便的原则,另一方面尽可能利用有限空间,突出中国元素区域特点,设置空间大小便于幼儿活动。
玩法规则:根据划分区域有区域标识,区域规则的建立,促进幼儿多元化能力的发展。
以下举例说明各年龄段开设的中国特色区域:
小班:结合中国饮食文化特点,开设了精细动作区
熬制八宝粥
中班:结合中国民间文化特点,开设了民间表演区
小小秧歌队
大班:结合中国名人名胜,开设了动手益智区
中国棋
二、个别化学习的材料投放
材料投放: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提供材料能不能引起幼儿兴趣,同时提供的材料有什么中国国传统文化教育价值,落脚点在什么地方。
幼儿操作: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感到兴趣浓厚,符合幼儿当前经验,在区域活动中有无规则意识。
教育价值:体现在教师投放区域材料教育指向性是否明确,在操作材料时能否有规则意识体现,提高了幼儿哪些方面的能力。
如:小班:熬制八宝粥
材料投放:各种透明的饮料瓶(瓶盖上有孔)各种豆类,托盘等工具。
幼儿操作:幼儿根据豆子的大小选择不同的饮料瓶,然后将小豆豆塞进盖子上的小孔。
教育价值:根据民间习俗腊八节要吃腊八粥的习俗,幼儿可以从捡豆豆中,锻炼了幼儿精细动作发展,培养手眼协调的能力。
三、个别化学习的教师指导
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只有努力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才能游刃有余地创设、指导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活动。同时需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把握好区域活动内容和传统文化的切入点,才能真正的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到孩子们中间。
在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把设置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区域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背景应该提前请幼儿了解,以传统文化特色主题活动为铺垫,通过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丰富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
1.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个别化学习前:介绍——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开设都是紧紧围绕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来开展的。各个区域活动的内容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的。我们将主题背景下的各区域内容都进行了整合,打破了各区域原来所设定的固有的名称和彼此孤立的内容,使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更科学、更合理。在选区、进区过程中,我们通过环境暗示的手段,发挥其特殊、潜在的引导功能。如:我们利用椅子上的中国红色剪纸、玩具柜上中国结,还有地上中国印等来控制进区的人数。针对个体差异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的不同,还在各区域中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图文说明,暗示着游戏的玩法和活动的流程。
2.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个别化学习中:指导——观察
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过程中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要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与孩子一起活动。随时环顾活动室,看谁在开始时就需要帮助。当孩子确定了自己的活动方式后,教师要依据孩子的不同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孩子之间的积极相互作用。
3.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个别化学习后:评价——总结
(1)师幼相互交流。全班围成一个半圆一起分享自己在中国特色区域活动中的成果。在此活动中,孩子可以说说自己参加活动的做法、情感,也可以说说自己亲手尝试制作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间作品,同时还培养其他孩子的倾听习惯。
(2)表扬积极行为。孩子在整个活动中,他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幅中国民间作品或做起事情来有始有终,教师就要加以表扬肯定孩子,同时也可以适当给予一些小的建议。
(3)活动作品展示。我们将制作好的中国民间作品,摆放在作品展示区里,大家一起来欣赏。
(4)做好观察记录。如:定人观察、定点观察。观察记录中的“分析”“询问”“反思”都要一一记清楚。这样做有很多的好处: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对以往孩子活动时间和情况做记录,有针对性地分析、总结,进一步合理地组织下一次的活动;另一方面对活动的评价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自己积累经验。
除了这些指导方式外,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指导方法的不同;不同年龄的孩子所采取的指导方法不同;不同性格特征的孩子指导方法也不同。
总之, 通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实践,对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我们总结为:
———个别化学习的合理设置是基础。
———个别化学习的材料投放是关键。
———个别化学习的师幼互动是保障。
我们还将继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继续深入探索与实践。教师是幼儿发展的引路人,希望我们能够借助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这座桥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带进孩子的心灵,用心去体验孩子的世界,给孩子一个发展的空间,让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真正成为成为孩子“爱家乡、爱祖国”的肥沃土壤,真正激发幼儿做中国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