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隰县党校 卢晓岚
农村“两委”换届选举是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事关全体选民的政治权利,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事关农民小康梦的最终实现。俗话说:“群雁纷飞看头雁。”选什么人、怎样选人,关系用人导向,关系一个村、一个乡镇的发展,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只有切实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才能选好配强村“两委”领导班子,也才能进一步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一些贫困山区基层组织,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普遍存在村级组织班子成员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老化、带富致富能力有限等诸多问题,导致村级支部战斗力不强,各项事业动力不足、进展缓慢。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综合素质偏低。部分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工作能力差,班子不能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比如在一些贫困山区县,年龄55岁以上党支部书记占近3成;初中文化以下的党支部书记占近4成。在这些干部中有的思想陈旧,不善学习,缺乏开拓精神,工作方法老一套,“穿新鞋,走老路”现象普遍存在,工作打不开局面。二是欠缺乏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有的在村委会选举中互相竞争,或者新老干部之间互不服气,导致班子内部不团结,互相拆台,各自为政,内耗严重。部分村干部怕换届选举丢失选票,怕得失党员群众,工作留步,处事留路,不敢抓、不敢管,甘当“好人”,工作停滞不前。三是创新意识不足。一些村干部的发展意识差,不思进取,按部就班,特别是发展集体经济上欠思路,“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不能起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经济困难,严重制约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削弱了党支部的群众威信。四是农村后备干部缺乏。在一些偏僻、边远及经济欠发达村庄,由于经济困难,资源缺乏,人才缺乏,生产技术落后,出现了劳动力、能人、有文化的男女青年向先进地区转移、向城镇转移,这些村有的缺乏村干部后备人选,有的不愿当干部,有的干部人在家、心在外,工作消极。
村级领导班子成员综合素质偏低、年龄结构老化、带富致富能力有限、缺乏大局意识、创新意识不足、人才外流普遍、返乡人才有限等诸多问题,直接制约了村级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影响制约着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设。为此,拓
宽选人用人渠道,建强村级领导班子势在必行。笔者在此,提出以下思路。
一、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村级换届环境。通过党建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短信群、村级广播等多种平台,宣传换届有关政策,使广大党员群众明白选举、支持选举、积极参与选举,全方位、多形式的向广大基层群众宣传换届工作,提高群众的知晓率;严格按照换届工作程序,搭建公平公正的平台,确保高标准、高质量的抓好村 “两委”换届选举;对村“两委”候选人进行多方综合考察,全面推行任期目标承诺制、竞职演讲办法和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要求新任支部书记提出任期规划、年度目标和每年要办的实事,并签订责任书,向党员群众做出公开承诺。
二、明确标准,着重培养本村优秀分子。要坚持“重德才、重政绩、重民意”的原则。进行选贤任能,不戴“有色眼镜”、不“任人唯亲”、不搞“大杂烩”,要讲政治、讲大局、讲原则、讲公正,着重对那些年青有为,工作责任心强,群众反映好的优秀分子和优秀党员列为培养对象,然后指定专人负责培养,采取一帮一、传班带班的办法,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有计划有目的地给他们压担子,经过培养考察,将表现好的年青有为的党员推选进领导班子,实行有效的新老接班。
三、因村选人,靶向选拔村级领导班子。要注重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对经济落后村,要重点选用那些懂经济、善经营、会发展的经济能人,积极带领群众培育富民强村的新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宗族派性斗争激烈、矛盾问题积累严重的村,要优先选用那些公道正派、依法办事、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切实担负起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责任。同时,要突出选人用人的实用性,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一方面,综合考虑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年龄、知识、性别等结构,做到搭配合理,保持班子的生机活力;另一方面,根据现实需要,真正把那些群众最期待、工作最需要、组织最了解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切实发挥好他们的作用。
四、面向社会,拓宽选人渠道选贤任能。一是外返外聘,为群众选好“带路人”。通过对本地外出经商、务工的人员进行深入调查摸底,摸清村里在外的能人,作为外返外聘的干部对象,采取穿针引线、说服引导的办法,聘用他们回乡工作。二是从本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梨果大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致富能手中进行选拨培养后备干部。村党支部对这些人员要经常联系,多与他们接触,多鼓励他们热爱农村,热爱自己的事业,积极参加村里各种社会活动,给他们安排一些适应工作,从中进行培养考察。三是把农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大学生村官、退休干部纳入人选视野范围,加大培养教育力度,优化村干部结构。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有针对性下派有农村工作经验、熟悉农村事务的干部下乡驻村,帮助后进村进行带班培养后备干部,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五、强化保障,适当放宽干部人选条件。一是健全农村工作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例如:运转工作经费、村集体经济发展、岗位报酬、离任干部生活补贴等优待政策,逐步加大对优秀村干部的奖励力度,从政策资源上予以适当倾斜,为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搭建一个施展抱负和才华的舞台。二是适当放宽资格条件,比如存在信访线索、超生问题的,如果本人确实是政治素养好、双带能力强、群众广泛认可的,适当放宽条件允许参加竞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