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总医院:以学科为引领提升特色技术创新能力
本报讯 ( 记者 李恒灵 黄晶 姚小丽)“要实现转型发展,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潜能,更加需要增强科技创新、全面创新的巨大力量。”在今年刚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推进大会上,省委书记王儒林如是说。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助推产业发展、行业崛起的第一驱动力,对于医疗机构也是如此。日前,在记者参加省医院协会和太钢总医院联合举办的山西省基层医院医改创新论坛上,太钢总医院院长邵泉对医院科研创新的制度变革和现实驱动给了记者莫大的启示。
太钢总医院始建于1952年,隶属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综合院区以肿瘤综合治疗、微创和介入治疗为特色,多学科齐全综合发展,尖草坪院区以心脑血管疾病、康复为特色,烧伤整形院区以烧伤、整形、伤口与创面修复、美容为特色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据了解,太钢总医院烧伤科是山西省重点学科,超声科是山西省省市共建学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烧伤科、普外科、心胸外科、职业病科、介入放射科、超声科、医学检验科是太原市重点学科。医院承担着山西医科大学、长治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等9所医学院校的教学工作,是国家卫计委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北京消化疾病中心太原基地,是山西省创面修复院士工作站、太原市太钢总医院付小兵院士工作站,2014年与山西医科大学合作成立的检验学院已首批招生60名本科学生。
据邵院长介绍,太钢总医院从新医改以来,在科研体系建设上下了莫大功夫。一是以三级甲等医院创建为抓手,强化三基三严训练,规范医疗技术操作和工作流程,全方位提高医院整体素质;二是突出教学科研对临床医疗的指导带动作用,以教促医、以教促学、教学相长,创建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三是学习借鉴太钢集团公司技术攻关的SBU(战略管理单元)的管理模式,以学科建设和技术进步为重点,组建医疗集团,充分发挥内部多学科协作的资源优势,依托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全国知名院校的合作平台,学科特色逐步显现,人才梯队初步形成,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作为三级甲等医院,太钢总医院在学科建设方面推出技术项目负责制,将学科技术分为战略性核心技术、优势技术、培植技术,采取科室申报、院区把关、技术委员会审定确认的方法,由项目负责人自主组合团队,单列考核分配,游离皮瓣等一批新技术陆续开展。医院以管理技术输出和学科共建为纽带,通过免费代培合作医院的进修生,通过带设备带技术到合作医院进行专项技术帮扶,合作共建,发展一批志同道合的医联体成员医院。同时,以科研合作为纽带,积极推广心血管内科与柳林、寿阳、忻州等8所县级医院的科研协作模式,通过合作丰富了项目病例,为基层合作医院培养科研人才,尽快提升基层合作医院的科研创新能力。目前,该院还依靠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知名院校的现有合作平台,起好桥梁作用,为医联体和成员单位的科技创新、高端转诊、疑难病症诊治开通直通车,搭建绿色通道。
到目前为止,立足学科建设,拉动技术发展,已经成为太钢总医院医疗科技创新的一大特色,并由此带动了各学科技术突破的风潮,为临床医疗提供了十足动力。难能可贵的是,太钢总医院的技术创新的办法和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基层合作医院。“发挥太钢总医院与全国知名院校合作平台的桥梁作用,为医联体和成员单位的科技创新、高端转诊、疑难病症诊治开通直通车,搭建绿色通道。”邵泉院长如是说。